以下是從SMT(表面貼裝技術)到DIP(雙列直插式封裝),到AI檢測、ASSY(組裝)的完整製造流程,全程有技術人員進行指導。此流程涵蓋了電子製造的核心環節,確保高品質、高效的生產。
從SMT→DIP→AI檢測→ASSY的完整製造流程
1. SMT(表面貼裝技術)
SMT是電子製造的核心工藝,主要用於在PCB上安裝表面貼裝元件(SMD)。
(1)焊膏印刷
設備:錫膏印刷機。
步驟:
將PCB固定在印表機工作台上。
將錫膏透過鋼網準確地印刷到PCB的焊盤上。
檢查錫膏印刷的質量,確保沒有偏移、漏印或套印。
要點:
焊膏的黏度、濃稠度必須符合要求。
鋼絲網需要定期清理,以免堵塞。
(2)元件放置
設備:貼片機。
步驟:
將SMD元件裝入SMD機器的供料器中。
SMD貼片機透過吸嘴拾取元件,並依照程序精確地放置在PCB的指定位置。
檢查貼裝精準度,確保無偏移、錯件、缺件。
要點:
元件的極性和方向必須正確。
SMD機器的吸嘴需要定期保養,避免造成元件的損壞。
(3)回流焊接
設備:回流焊爐。
步驟:
將貼裝好的PCB送入回流焊爐。
經過預熱、恆溫、回流、冷卻四個階段,使焊膏熔化,形成可靠的焊點。
檢查焊接質量,確保沒有冷焊點、橋接或立碑焊等缺陷。
要點:
回流焊的溫度曲線需要根據焊膏和元件的特性進行最佳化。
定期校準爐溫,確保焊接品質穩定。
(4)AOI檢查(自動光學檢查)
設備:自動光學檢測儀(AOI)。
步驟:
對焊接好的PCB進行光學掃描,檢測焊點品質及元件貼裝精度。
記錄並分析缺陷,並回饋至上一道工序調整。
要點:
AOI程序需要根據PCB設計進行最佳化。
定期校準設備,確保檢測準確性。


2. DIP(雙列直插式封裝)工藝
DIP製程主要用於安裝通孔元件(THT),通常與SMT製程結合使用。
(1)插入
設備:手動或自動插入機。
步驟:
將通孔元件插入PCB的指定位置。
檢查元件插入的準確性和穩定性。
要點:
元件的引腳需要修剪到適當的長度。
確保元件極性正確。
(2)波峰焊
設備:波峰焊爐。
步驟:
將插件PCB放入波峰焊爐。
透過波峰焊將元件引腳焊接到PCB焊盤上。
檢查焊接質量,確保沒有冷焊點、橋接或漏焊點。
要點:
波峰焊的溫度和速度需要根據PCB和元件的特性進行最佳化。
定期清潔焊槽,防止雜質影響焊接品質。
(3)手工焊接
波峰焊接後手動修復 PCB,以修復缺陷(例如冷焊點和橋接)。
使用烙鐵或熱風槍進行局部焊接。
3.AI檢測(人工智慧檢測)
採用AI檢測,提升品質檢測的效率與準確性。
(1)AI視覺檢測
設備:AI視覺檢測系統。
步驟:
捕捉 PCB 的高清圖像。
透過AI演算法分析影像,辨識焊接缺陷、元件偏移等問題。
產生測試報告並回饋至生產過程。
要點:
AI模型需要根據實際生產資料進行訓練和優化。
定期更新AI演算法,提高檢測準確率。
(2)功能測試
設備:自動測試設備(ATE)。
步驟:
對PCB進行電氣性能測試,確保功能正常。
記錄測試結果並分析不良產品的原因。
要點:
測試程序需要根據產品特性進行設計。
定期校準測試設備,確保測試精度。
4. ASSY工藝
ASSY是將PCB和其他零件組裝成完整產品的過程。
(1)機械裝配
步驟:
將 PCB 安裝到外殼或支架中。
連接其他組件,如電纜、按鈕和顯示器。
要點:
確保組裝精度,避免損壞PCB或其他組件。
使用防靜電工具,防止靜電損壞。
(2)軟體燒錄
步驟:
將韌體或軟體刻錄到PCB的記憶體中。
檢查燒錄結果,確保軟體運作正常。
要點:
刻錄程式必須與硬體版本相符。
確保燃燒環境穩定,避免中斷。
(3)整機測試
步驟:
對組裝後的產品進行功能測試。
檢查外觀、性能和可靠性。
要點:
測試項目必須涵蓋所有功能。
記錄測試數據並產生品質報告。
(4)包裝和運輸
步驟:
對合格產品進行防靜電包裝。
貼標籤、包裝並準備出貨。
要點:
包裝必須符合運輸、儲存的要求。
記錄運輸資訊以便於追蹤。


5. 要點
環境控制:
防止靜電,使用防靜電設備和工具。
設備維護:
定期維護及校準印表機、貼片機、回流焊爐、波峰焊爐等設備。
流程優化:
依實際生產情況優化製程參數。
品質控制:
每個工序都必須經過嚴格的品質檢驗,以確保成品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