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需求分析與規劃
(一)現況調查
目標:了解公司目前的設備狀況、生產需求和食材管理。
步驟:
與生產、採購、倉儲等部門溝通,了解現有設備使用及配料管理流程。
識別目前設備整合和配料管理中的痛點和瓶頸(例如設備老化、配料效率低、資料不透明等)。
輸出:現況調查報告。
(2)需求定義
目標:明確設備整合採購和配料支援的具體需求。
步驟:
確定設備整合採購的目標(如提高生產效率、降低能耗、實現自動化等)。
確定配料支援的目標(如提高配料準確性、減少浪費、實現即時監控等)。
制定預算和時間計劃。
輸出:需求定義文件。
2.設備選用與採購
(1)設備選型
目標:選擇滿足公司需求的設備。
步驟:
調查市場上的設備供應商。比較不同設備的性能、價格、服務支援等。
選擇最適合企業需求的設備。
輸出:設備選型報告。
(2)採購流程
目標:完成設備的採購和交付。
步驟:
制定採購計劃,明確採購數量、交貨時間和付款方式。
與供應商簽訂採購合同,確保設備品質和售後服務。
追蹤設備交付進度,確保準時交貨。
輸出:採購合約和交貨計畫。
3.設備整合及調試
(1)環境準備
目標:準備設備整合的硬體和軟體環境。
步驟:
部署設備安裝所需的基礎設施(如電源、網路、氣源等)。
安裝設備所需的軟體(如控制系統、資料擷取軟體等)。
配置網路環境,確保設備穩定運作。
輸出:部署環境。
(2)設備安裝
目標:完成設備的安裝和調試。
步驟:
依照設備安裝手冊安裝設備。
連接設備的電源、訊號線、網路。
對設備進行調試,確保設備正常運作。
輸出:已安裝、調試好的設備。
(3)系統集成
目標:將設備與現有系統(如MES、ERP等)整合。
步驟:
開發或配置系統介面。
進行介面測試,確保資料準確傳輸。
對系統進行調試,確保整合系統穩定運作。
輸出:整合系統。
4. 配料支持系統的實施
(1)配料系統的選擇
目標:選擇符合企業需求的配料支援系統。
步驟:
研究市場上的配料系統供應商(例如 SAP、Oracle、Rockwell 等)。
比較不同系統的功能、效能和價格。
選擇最符合企業需求的配料系統。
輸出:配料系統選擇報告。
(2)配料系統部署
目標:完成配料支援系統的部署和配置。
步驟:
部署配料系統的硬體和軟體環境。
配置系統的基礎資料(如物料清單、配方、製程參數等)。
配置系統的使用者權限和角色。
輸出:部署的批次系統。
(3)配料系統集成
目標:將配料系統與設備、其他系統(如MES、ERP等)整合。
步驟:
開發或配置系統介面。
進行介面測試,確保資料準確傳輸。
對系統進行調試,確保整合系統穩定運作。
輸出:整合配料系統。
5.用戶培訓及試運行
(1)使用者培訓
目標:確保企業人員能熟練使用設備及配料系統。
步驟:
制定涵蓋設備操作、系統使用、故障排除等的培訓計畫。
培訓公司的管理階層、操作人員、IT人員。
進行模擬操作和評估,確保訓練效果。
輸出:培訓合格的使用者。
(二)試運行
目標:驗證設備和配料系統的穩定性和功能性。
步驟:
試運轉期間收集系統運作資料。
分析系統運作狀況,發現並解決問題。
優化系統配置和業務流程。
輸出:試運行報告。
6. 系統優化與持續改進
(1)系統優化
目標:提高設備和配料系統的性能和使用者體驗。
步驟:
根據試運行期間的回饋優化系統配置。
優化系統的業務流程,提高生產效率。
定期更新系統以修復漏洞並添加新功能。
輸出:最佳化的系統。
(2)持續改進
目標:透過數據分析不斷改善生產流程。
步驟:
利用設備和配料系統收集的生產數據,分析生產效率、品質等問題。
制定改善措施,優化生產流程。
定期評估改善效果,形成閉環管理。
輸出:持續改進報告。
7. 關鍵成功因素
高階支持:確保公司管理階層高度重視並支持此專案。
跨部門協作:生產、採購、倉儲、IT等部門需要緊密合作。
數據準確性:保證設備、配料數據的準確性、一致性。